★每天读完圣经,记得转发出去!
★转发给朋友,一起读经进入丰盛!
返回耶利米书目录朋友平安!让我们《陪你读圣经》一天一章 生命发光!今天来读耶利米书第二十二章
这一章,先知要对约西亚王的两个儿子和孙子来说话。约西亚是一位好君王,他秉公行义,也带领当时的百姓们向上帝悔改,跟随上帝的脚步。然而好景不常,在约西亚王之后的三位继承者,全都背离了上帝。他们对百姓残暴苛刻之外,更只顾着为自己建造奢华的皇宫,导致民不聊生... 这一切都让上帝感到非常生气。一起来读耶利米书第二十二章,请:
22:1耶和华如此说:“你下到犹大王的宫中,在那里说这话,
22:2说:『坐大卫宝座的犹大王啊,你和你的臣仆,并进入城门的百姓,都当听耶和华的话。
22:3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施行公平和公义,拯救被抢夺的脱离欺压人的手,不可亏负寄居的和孤儿寡妇,不可以强暴待他们,在这地方也不可流无辜人的血。
22:4你们若认真行这事,就必有坐大卫宝座的君王和他的臣仆百姓,或坐车或骑马,从这城的各门进入。
22:5你们若不听这些话,耶和华说:我指着自己起誓,这城必变为荒场。』
22:6耶和华论到犹大王的家如此说:我看你如基列,如黎巴嫩顶;然而,我必使你变为旷野,为无人居住的城邑。
22:7我要预备行毁灭的人,各拿器械攻击你;他们要砍下你佳美的香柏树,扔在火中。
22:8“许多国的民要经过这城,各人对邻舍说:『耶和华为何向这大城如此行呢?』
22:9他们必回答说:『是因离弃了耶和华-他们神的约,事奉敬拜别神。』”
22:10不要为死人哭号;不要为他悲伤,却要为离家出外的人大大哭号;因为他不得再回来,也不得再见他的本国。
22:11因为耶和华论到从这地方出去的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沙龙,就是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的,这样说:“他必不得再回到这里来,
22:12却要死在被掳去的地方,必不得再见这地。”
22:13那行不义盖房、行不公造楼、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给工价的有祸了!
22:14他说:我要为自己盖广大的房、宽敞的楼,为自己开窗户。这楼房的护墙板是香柏木的,楼房是丹色油漆的。
22:15难道你作王是在乎造香柏木楼房争胜吗?你的父亲岂不是也吃也喝、也施行公平和公义吗?那时他得了福乐。
22:16他为困苦和穷乏人伸冤,那时就得了福乐。认识我不在乎此吗?这是耶和华说的。
22:17惟有你的眼和你的心专顾贪婪,流无辜人的血,行欺压和强暴。
22:18所以,耶和华论到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如此说:人必不为他举哀说:哀哉!我的哥哥;或说:哀哉!我的姐姐;也不为他举哀说:哀哉!我的主;或说:哀哉!我主的荣华。
22:19他被埋葬,好像埋驴一样,要拉出去扔在耶路撒冷的城门之外。
22:20你要上黎巴嫩哀号,在巴珊扬声,从亚巴琳哀号,因为你所亲爱的都毁灭了。
22:21你兴盛的时候,我对你说话;你却说:我不听。你自幼年以来总是这样,不听从我的话。
22:22你的牧人要被风吞吃,你所亲爱的必被掳去;那时你必因你一切的恶抱愧蒙羞。
22:23你这住黎巴嫩、在香柏树上搭窝的,有痛苦临到你,好像疼痛临到产难的妇人,那时你何等可怜!
22:24耶和华说:“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哥尼雅,虽是我右手上带印的戒指,我凭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将你从其上摘下来,
22:25并且我必将你交给寻索你命的人和你所惧怕的人手中,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和迦勒底人的手中。
22:26我也必将你和生你的母亲赶到别国,并不是你们生的地方;你们必死在那里,
22:27但心中甚想归回之地,必不得归回。”
22:28哥尼雅这人是被轻看、破坏的器皿吗?是无人喜爱的器皿吗?他和他的后裔为何被赶到不认识之地呢?
22:29地啊,地啊,地啊,当听耶和华的话!
22:30耶和华如此说:要写明这人算为无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为他后裔中再无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犹大。
神说:“他为困苦和穷乏人伸冤,那时就得了福乐。认识我不在乎此吗?”神用约西亚王的生命经历,来教导偏离正道的约雅敬王,唯有爱百姓、行公义的人,才能蒙神喜悦,并且真正认识这位伟大的神。
亲爱的朋友,现在的你对神认识多少呢?让我们彼此鼓励,除了透过主日讲道或是读圣经来认识神的心意之外,相信当我们身体力行去爱、去帮助许多有需要的人,就能更贴近神的胸怀,自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感受神的爱喔!我们一起来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我要带着祢的爱去关怀更多有需要的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更认识祢、更贴近祢的心。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
耶利米书第廿二章
22:1-7 你下到犹大王的宫中,在那里说这话(1节):在上文,耶利米向犹大的众民发出了警告;在本文,他再一次向君王和领袖传讲了劝勉的信息,为了有效地传递自己所传讲的信息,他使用了“若认真行这事”(4节)和“若不听这些话”(5节)的假设句式,以比较其结果。耶利米之所以重点劝勉君王和臣宰,是因掌权者的改革能够指导百姓的改革。换言之,本文的信息与领袖的责任相关。藉着本文,我们可以察看领袖的责任。神在掌管历史的过程中,虽然也会使用超自然的方法或纯粹的自然现象,但大都会使用人来作器皿。平凡的人也有可能被全能的神所托住,使神的旨意成就在地上 ;但更多的时候,担当这种责任的会是能够影响带动众人的有识之士。领袖可以说是从神领受特殊的使命,以带领这世界行在正道上的人。虽然在属灵之事上带领众人的宗教领袖,肩负着格外重大的责任(结33:6),但一般的政治社会领袖也是使神的旨意成就在这世上的工具。而且,他们的作用具有巨大的波及效果,在这一点上不应轻看他们的作用:①领袖的权利:圣经教导我们,尊敬领袖是一种美德(出22:28;传23:5;彼前2:17),因为他们的权利来自于神。故领袖有权利要求百姓服从国家或自己所属之团契的法度、秩序。并且,他也可以为了社会安定和公共的利益而采取特殊的法律措施。②领袖的责任:权利意味着与此对等的义务。领袖亦要向接受自己影响的人和委任其权利的神负责任。那就是积极地施行公义,并抑制滥用权力的现象,从而消弥冤情冤案。③领袖所要受到的审判:在施行审判之时,神会向多给的人多要(太25:14-30)。领袖亦会受到与他的特权相应的审判(雅3:1)。因为,比起平凡之人,领袖的行为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公仆,领袖须更加细心省察自己。一般来说,领袖与罪的接触点要多于平民百姓,故堕落的机会相对较多。并且,他的堕落不仅伤及本人,更会影响周围的众人。因此,领袖要恒切地寻求真理,并铭记有一位掌权者(神)位于自己之上,且要过合乎神旨意的生活(赛50:4)。
22:3 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参见诗10:14,救济的对象与方法。
22:8 许多国的民:这些人会承认临到犹大之审判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且会见证这是犹大不顺服神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犹大人是向外邦人提供教训的工具。神不仅藉着具有权威的话语,也会透过历史事件来向我们传递自己的旨意。当我们以信心之目注视周围现象时,会从中闻听神的声音(诗19:1;太24:3-14)。
22:10-12 约哈斯所犯的罪:在上文的序论中(21:1-22:9),耶利米论到不顺服必会带来灭亡,故要转离罪恶而施行公义事奉神。在本文中,他评论了历代诸王所犯的罪和其结局,首当其冲的就是约哈斯。之所以没有提及约西亚是因他是好王,曾进行过宗教改革等神看为正的事(代下34,35章)。约哈斯是约西亚的四子,也是下一任君王约雅敬之弟,原没有资格继承王位,却由百姓拥立为王以代替兄长。在执政期间,他似乎顺服神的话语而对外施行反埃及政策;但对内,则依然承袭列祖之罪。结果,仅仅统治三个月之后,他就被埃及法老尼哥所掳去,并客死在埃及(王下23:31-34)。
22:13-19 约雅敬所犯的罪:本文记录了约雅敬所犯的罪和其结局。正是废去其弟之王位的法老尼哥,立他为犹大的第18代君王(王下23:34-24:5)。
22:13-16 约雅敬与约西亚:为了刻画约雅敬盘剥百姓、强迫他们服役的恶行,耶利米举了约西亚五个善行。这就强调了当时的百姓之所以陷入涂炭,皆因约雅敬没有遵行耶和华的律例(16节)。执政者如同航行在怒涛汹涌之海上的船长,细小的错误判断和恶行均会给所有人带去极其严重的恶果,须时刻警醒守望(1-7节)。
22:17 除去“欺压和强暴”是常向统治者发出的警告(7:5-7)。然而,约雅敬的眼目和心灵却充满了欺压和强暴。“眼”意味单单仰望神的能力(伯17:7;诗31:9);“心”则象征具备知、情、意的整全人格(17:5-11)。“眼”和“心”的罪行,意指他全然没有敬畏耶和华,且积极地欺压了百姓。
22:20-23 犹大灭亡的原因——众民的罪:有些诗本和学者将本文放进记录“约雅斤所犯的罪和其结局”的24-30节;另外一些学者则使本文归入记载“约雅敬所犯的罪和其结局”的13-19节,两者持有相反的意见。但多数的解释为,本文是一段独立的插叙,耶利米在论及约哈斯和约雅敬所犯的罪之后,在论及约雅斤的罪恶之前,利用间歇时间,宣告了神对犹大百姓的审判。亦即,耶利米之所以记录本文,是为了强调犹大的灭亡不单单是因为某些特定人物即君王或领袖的过犯,而是因为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百姓之罪。罪最终会归结为个人的责任,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促使人去犯罪或造成其氛围的人。这与救恩临到每个个体的原理相同。
22:20 “黎巴嫩”是犹大的北部边境,“巴珊”是东北边境,“亚巴琳”则是东南过境。这些地域向南北延伸的山脉,均位于可眺望犹大全地的高处。以赛亚曾说要在这样的高处扬声报信息(赛40:9),耶利米却叫人在此地高呼犹大的灭亡。因此,这些地区可以说是代表犹大全地的象征性场所。耶利米藉着这些象征性地点,强调了神审判犹大时的广袤性和猛烈性。
22:21 你自年幼以来……不听从我的话:暗示了犹大之罪孽的沉重性。“自年幼以来”虽也指年龄幼小,但在此处则指“很久以来”。亦即,犹大的罪历时久远,几乎成为习惯。
22:24-30 约雅斤所犯的罪:论及了约雅斤的罪,他亦被称为“哥尼雅”或“耶哥尼雅”(王下24:6-17)。
22:24 带印的戒指:译作“玉玺戒指”,以强调神对约雅斤的眷爱(该2:23)。神之所以眷爱约雅斤并非因他好于其他君王,单单是因他统治着神的国以色列。“虽是”的可能性前提是,即使他倍受神的宠幸,倘若背叛了神就会随时被离弃。
22:29 地啊,地啊,地啊:?“地”可指国家或百姓,根据下文来看,此处是指后者。神之所以如此接连呼唤百姓三次,是为了强调百姓违背神话语的顽梗悖谬,且要为约雅斤将要受到的刑罚作见证(赛1:2)。
—《精读本圣经注释》
金句:耶 22:6 耶和华论到犹大王的家如此说:我看你如基列,如利巴嫩顶;然而,我必使你变为旷野,为无人居住的城邑。
二十二章是耶利米事奉初期传讲的信息,在这段经文中,神借着先知向犹大的两个王宣告了审判的信息。约哈斯接续自己的父亲约西亚作犹大王, 约西亚是一个蒙神喜悦的敬虔的王,也给末世的犹大王国带来短暂的属灵复兴。约哈斯仅仅作犹大王三个月,就被埃及人掳去埃及,并死在那里。只在犹大作王三个月的约哈斯,圣经的评价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难以想像,他是多么迫不及待地推翻了自己父亲所作的有限的宗教改革,走向悖逆神的道路。他的王位继承者约亚敬,在埃及人的扶持下登上王位,同样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
先知宣告的地点是在王宫,耶利米不像先知以赛亚,有贵族血统可以进出王宫。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祭司。他去王宫宣讲,不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权利,也不是因为这两位恶王邀请,而是神的吩咐。先知传讲的信息是以劝慰开始,但宣讲的信息也是严厉的,‘耶和华论到犹大王的家如此说:我看你如基列,如利巴嫩顶;然而,我必使你变为旷野,为无人居住的城邑。’基列与利巴嫩都是以它们繁荣茂盛的森林著名的,是以色列看为宝贵的香柏树的产地。犹大的君王,神本是看为宝贵的,他们应该像牧人看顾羊群一样照管神的百姓,但此时国中却充满了不公平,也没有公义可言。先知毫无畏惧地向这两位王直接指出不悔改的下场。
救赎主耶稣基督,不但拯救了我们,也将传讲悔改的福音的使命交给了我们。今天的经文提醒我们,要遵从神的吩咐,不论得失地传扬使人悔改的福音。既然福音涉及到悔改,就需要把人的罪讲解清楚。很多时候驱使人来寻找神的,是活在罪中不能自救的痛悔之心,当然也是圣灵的工作使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传讲神的爱通常比较容易,人也愿意听。但人若不知罪的结局,不认知罪,耶稣基督的福音,神的爱就与人无关了。弟兄姊妹,愿神帮助我们,按神的心意传讲福音。
回应祷告
主啊,传扬福音是袮给我的使命,也是我蒙召成为袮的儿女的原因,就是要借我赐他人恩福,成为袮的儿女。愿袮帮助我不以福音为耻,按袮的心意传讲整全的福音,奉袮得胜之名祷告,阿们!
今天经文讲到以色列南国犹大的最后毁灭:哀号,毁灭,被风吞吃,被掳去,抱愧蒙羞,有痛苦临到你,你何等可怜!特别提到最后一位王,王权被夺,王国失落,王位断绝,神的百姓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一起来思想一个题目:王的荣耀离开了。
第一,王权被夺。经文说,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哥尼雅,虽是我右手上带印的戒指,我凭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将你从其上摘下来,并且我必将你交给寻索你命的人和你所惧怕的人手中,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和迦勒底人的手中。王原是神右手上带印的戒指,原本拥有神所赋予的权柄,当君王和百姓不再看重神所赋予的权柄时,神就拿走,让你去事奉你所要事奉的王。
第二,王国失落。经文说,我也必将你和生你的母亲赶到别国,并不是你们生的地方;你们必死在那里,但心中甚想归回之地,必不得归回。当君王和百姓顽梗不要神的时候,神也可以将王国弃掉不要,让你去到你所要事奉的国度。
第三,王位断绝。经文说,耶和华如此说:要写明这人算为无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为他后裔中再无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犹大。当君王和百姓一而再拒绝神治理他们以后,神宣告从这位王的后裔中再无一人能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们。
王权被夺,王国失落,王位断绝,王的荣耀离开了,更准确地说,是神和祂的荣耀离开了。
今天我们基督徒被称为君尊的祭司,也有神赋予君王的荣耀,就是基督这位君王带给我们的荣耀。神赋予我们有基督君王的权柄,为基督国度去事奉,有基督在宝座上治理。如果我们轻忽这样的恩典,践踏这样的恩典,虽有基督徒的称呼,却没有基督的生命,没有基督的使命,轻看基督赋予的权柄,不为基督国度去服事,不尊基督为宝座上的君王,教会也好,个人也好,君尊的荣耀也会失去,就是失去基督君王的荣耀,失去神的荣耀。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亲爱的主,感谢祢,以十字架受死把我们从罪恶中救赎回来,祢又从死里复活,永远坐在君王的宝座上,又将我们带入到祢荣耀的国度,赐给我们有君尊的荣耀。保守我们以悔改信靠来回应祢,以谦卑顺服来跟随你,愿祢君王的权柄,国度,荣耀借着我们彰显。靠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编辑:谢秀峰
第一核审员:谢秀峰
第二核审员:刘辉仁
第三核审员:黄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