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完圣经,记得转发出去!
★转发给朋友,一起读经进入丰盛!
朋友平安!让我们《陪你读圣经》一天一章 生命发光!今天来读路加福音第七章 耶稣在地上传道的日子,总是马不停蹄地到各处去服事穷苦、患病和失丧的人。这一章,我们将会更深被耶稣的慈爱触摸... 看见祂总是那么好,那么真心地爱着每一位寻求祂的百姓。让我们一起来读路加福音第七章,请: 7:1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就进了迦百农。 7:2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 7:3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 7:4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地求他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 7:5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 7:6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7:7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7:8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 7:9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7:10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 7:11过了不多时,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 7:12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 7:13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 7:14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7:15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7:16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7:17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7:18约翰的门徒把这些事都告诉约翰。 7:19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7:20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说:“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7:21正当那时候,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受灾患的,被恶鬼附着的,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 7:22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7:23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7:24约翰所差来的人既走了,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 7:25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那穿华丽衣服、宴乐度日的人是在王宫里。 7:26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7:27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 7:28我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然而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7:29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神为义; 7:30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 7:31主又说:“这样,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的人呢?他们好像什么呢? 7:32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 7:33施洗的约翰来,不吃饼,不喝酒,你们说他是被鬼附着的。 7:34人子来,也吃也喝,你们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7:35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 7:36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 7:37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 7:38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 7:39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7:40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 7:41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 7:42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 7:43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 7:44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 7:45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 7:46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 7:47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 7:48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 7:49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7:50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 耶稣说:“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这句经文很容易让人误会成“爱比较多的人就被赦免得多”,但其实不是。耶稣在这里的启示是很符合人性的,意思是:“知道自己被赦免多的人,自然就更爱主”,那位妇人对耶稣狂热的爱,就是最好的例子。 亲爱的朋友,今天我们一起花点时间安静,来寻求圣灵好吗?求祂光照我们的心,使我们看见过去所得的恩典,也帮助我们察觉自己还有哪些过犯,该寻求耶稣的赦免。相信如此,你将会对耶稣的爱有更深一层的体会。我们一起来祷告! 亲爱的圣灵,求祢光照我的心、开启我的眼,使我能谦卑察觉自己的过犯,也能更深体会救恩的宝贵。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 路加福音第七章 7:1-56 耶稣第二次加利利事工。路加最先讲述了耶稣医治百夫长仆人的事件(7:1-10)。可以看出耶稣的事工从以犹太人为中心,逐步扩展到外邦人。也讲述耶稣救活拿因城寡妇儿子(7:11-17)和会堂长睚鲁女儿(8:40-56)的事件。这两件事暗示将来他必征服死亡复活。此外,还包括医治百夫长仆人(7:1-10)、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8:26-39)、平静风和海的神迹(8:22-25)等。当施洗约翰派人询问耶稣是否是弥赛亚时(7:18-35),耶稣借他所行的这些神迹作出明确的答复。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件,就是妇人用香膏给耶稣抹脚(7:36-50)。在耶稣受难时也有一次类似事件(太26:6-13;可14:3-9;约12:2-9),意义如下:①承认耶稣是受膏者弥赛亚;②预表耶稣死后,身体将被香膏涂抹、埋葬(约19:39-40)。此外,耶稣教导“撒种的比喻”(8:4-15)、“点灯的比喻”(8:16-18)。“撒种的比喻”四福音书都有记载。 7:1-10 耶稣医治罗马军队长官——百夫长(centurion)仆人的事件。①表明耶稣传天国的事工,从犹太人逐渐扩展到外邦人;②耶稣高度评价百夫长的信心,预告外邦人在教会的作用将非常活跃,鼓舞没有亲眼见过耶稣,只通过传道者接受福音的外邦信徒。此事件与外邦人哥尼流进入单纯以犹太人构成的基督团契(徒10章)形成对比;③强调耶稣的绝对主权和权威(6-8节),确信他的话语是(7节)大能之道,证明耶稣就是弥赛亚;④路加强调马利亚(1:45)、抬瘫子的四个人(5:20)、哥尼流等人的虔诚信仰,必带来惊人的结果。马太也讲述了此事件(太8:5-13),但与路加稍有差异。马太记载百夫长直接祈求耶稣为其仆人治病,路加描述百夫长差派几位犹太长老祈求耶稣。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是因为无论百夫长亲自去或差派长老祈求耶稣,意义上并无差别,因此马太简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7:2 百夫长:罗马军队的“长官”,手下有100名军人,执行罗马政府下达的命令,维持军队纪律,起着军事枢纽的作用。他们大多是罗马人,以残酷的手段治理殖民地。本文的百夫长爱护犹太人,受他们的尊敬(5节),是很特别的事。宝贵的仆人:百夫长不是为自己或亲属、而是为手下的仆人祈求耶稣,这更令人感动。这个仆人与百夫长的关系不明确,作为百夫长的仆人,百夫长并无责任负责他的疾病。作为征服者,百夫长并未摆出高傲自大的姿态,反而为自己的仆人向耶稣祈求。百夫长的信心受到耶稣的赞扬。 7:4-5 切切地求他说:犹太长老的态度,与当时犹太人藐视外邦人的态度(徒15:1;加6:13)形成鲜明对比。这表示他们对百夫长极其友好,甘心乐意替他向耶稣祈求。因为百夫长平时善待他们民族。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行善,不可丧志……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9)的真理。切记,耶稣医治百夫长的仆人,不是因为百夫长行善,而是他的信心(9节)。得救并非因人的功劳,完全本乎神的恩典(弗2:8,9)。 7:6-8 百夫长派人劝耶稣不要进自己家,可能是担心耶稣进入外邦人的家而受到犹太人的指责。更重要的原因是百夫长清楚耶稣掌握主权的性质和全能,清楚自己当有的态度。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他就去作:这句话表明以下事实:①百夫长熟悉军队里上下级的关系,所以很清楚有神性权威的耶稣与自己在属灵方面也是上下级关系。在众人面前肯定这一事实。百夫长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历认识耶稣的实质,这提醒信徒不要抽象地看耶稣,而要通过实际生活认识耶稣;②上司的命令有绝对权威,百夫长相信耶稣的属灵命令也有绝对的权威,因此他相信耶稣通过话语就能成就此事。这样的信仰是正确的,也是稳固的;③他谦卑地实践这样的信仰。 7:9 希奇:百夫长的信心之大,与犹太人排斥耶稣的情景(可6:6)形成鲜明对比。犹太人排斥弥赛亚,外邦人接受弥赛亚;新约教会就是因着外邦人的加入大大扩张、传扬,促进世界的福音化(4:1-30;诗18:43;赛9:1-2;42:1;亚9:9,10;玛1:11;可6:1-6;罗11:25)<徒13:1-28:31,保罗的宣教原理>。 7:11-17 四福音书只有本书记载了耶稣使拿因城寡妇的儿子复活的事件。这件事具有如下意义:①证明耶稣是弥赛亚。旧约以利亚使撒勒法的寡妇之子复活(王上17:17-24)、以利沙使书念妇人的孩子复活(王下4:32-37);新约彼得使大比大(多加)复活(徒9:36-43)、保罗使犹推古活过来(徒20:7-12)。都是他们借着祈求神,神便救活了死者,耶稣只用一句话,就使死人复活,从而见证自己是掌管人类生死祸福的神的儿子(14,15节);②预表耶稣将来不仅征服死亡而复活(24:36-48;约2:19),到了末世,众信徒也会复活(林前15:12-54;帖前4:15-18);③明确表明耶稣对人类的怜悯。死者(11节)是寡妇的独生子。寡妇已经失去丈夫,再失去惟一的儿子,就无能力继续生活下去。耶稣怜悯、安慰了这位妇人(13节),救活了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这无疑是神的大爱,神以无法测度的大爱爱着人类。此外,耶稣使死人复活的事件还有两次:使睚鲁的女儿(8:40-56)和马大姊妹的兄弟拉撒路复活(约11:17-44)。 7:11 拿因:?“拿因”(Nain)的意思是“喜乐”,距耶稣的故乡拿撒勒约16公里,距离以利亚使书念妇人的儿子复活的地方书念不远。 7:13 清楚地表现耶稣行神迹的动机。很多时候耶稣根据人的信心行神迹,有时也会在与信心无关的情况下,出于怜悯和爱而行神迹(太15:32;20:3;可1:14;8:2)。因此感受到耶稣无法测度的大爱——为了拯救犯罪的人类,他亲自来到这个世界。 7:14 按着杠:按照犹太律法,这行为是不洁的(利21:11;民19:13;31:19)。耶稣按着杠是因为:①把寡妇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②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使耶稣沾染不洁,他反而行出使人复活的奇事。这与耶稣伸手触摸麻疯病人并将其医好的事件意义相同(太8:2-4)。 7:15 交给他母亲:耶稣怜悯这位妇女,救活了她宝贵的儿子。意味着耶稣怜悯只能在罪中死亡的我们,赦免我们的罪,重新赋予我们新生命。因此我们应当因着基督的救恩将荣耀归于神,常常向神献上感谢(林前1:4;弗5:20)。 7:16 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这话表明拿因城的百姓把耶稣视如以利沙那样的大先知。事实上,以利沙和耶稣使死人复活的神迹很相似。况且拿因城与以利沙行神迹的书念也很近(7:11),可能这里的百姓对当年以利沙行的神迹相当熟悉。但是玛拉基先知之后,到耶稣时期已经约四个世纪没有出现先知。耶稣行如此大的神迹,百姓惊讶并把他视为大先知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如果他们进一步了解耶稣是弥赛亚,就不会做出把耶稣钉在十字架的愚昧之事。 7:18-35 施洗约翰的门徒目睹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到监狱里告诉了约翰(3:20)。于是约翰差门徒去耶稣那里,问他是否是弥赛亚。对此,耶稣借所行之事回答施洗约翰。请参照平行经文太11:2-19。 7:18-20 约翰虽身陷监狱,外面仍有过去随从的门徒。当约翰看到耶稣受洗时有圣灵降临在他身上,就确信他是真正的弥赛亚(约1:30-34),并把此事向众人和自己的门徒作见证(约1:29,34)。当很多人甚至自己的门徒跟随了耶稣(约1:35-40),他也能说出“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约翰询问耶稣弥赛亚身份的问题,神学家的见解各异,请参照太11:2,3。 7:22 耶稣引用旧约弥赛亚的预言,间接回答约翰的提问。这表明:①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和事奉是旧约预言的应验;②通过他所行的神迹和能力证明基督的救赎事工和弥赛亚身份。 7:24-28 焦点在于介绍约翰的使命。耶稣称他为“先知”、“使者”,暗示约翰的事工与耶稣的事工有着密切关联(1:5-25)。但因着约翰身陷狱中,他的事工只能结束(3:20)。耶稣对约翰作出历史性的评价(28节)。详细资料请参照太11:7-14。 7:29-35 耶稣借描绘小孩的喜怒无常,讽刺斥责以顽梗的心敌对自己和约翰的犹太领袖。 7:36-50 耶稣在法利赛人西门家(40节),有一个女人拿着香膏抹耶稣的脚。前面已经说过,耶稣的生涯中发生过两次这种事情(7:1-8:56)。这里可以注意到,用香膏抹耶稣脚的女人是个罪人,邀请耶稣作客的是法利赛人。可以发现以下几点:①西门虽然邀请了耶稣,并没有遵行待客应有的礼节;而这个女人如此爱耶稣,以至用泪水浸湿耶稣的脚,用头发擦干,再抹上香膏;②西门没有视耶稣为先知,更不认为他是弥赛亚;而这个女人知道并相信耶稣的身份;③结果自称信心最大之最公义的西门,受到耶稣的责备;痛悔自己是罪人的女人,却罪得赦免。只有把自己交到神面前,认罪悔改,并接待耶稣为主,才能蒙恩得救。在属灵方面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太23:12)。 7:37 一个女人,是个罪人:按传统,在当时犹太社会,罪人女子不能随便接近法利赛人的家。这可以再一次感受到那女子对基督耶稣的信心和爱。 7:41-42 比喻的宗旨:①被西门定为罪人的女人(39节),反而对耶稣表达了满溢的爱。难道这不是因确信自己罪得赦免而应有的行为吗?(47节);②虽然耶稣同样爱着西门和那个女人,但西门却不爱耶稣,他的错误是很明显的(44-46节)。 7:44 水洗脚:客人应邀到来,主人会先请客人落座,然后端水让客人洗手、脚。法利赛人西门虽然主动邀请耶稣作客(26节),却没有相应的待客礼节。这是很失礼的,甚至使人怀疑他邀请耶稣的意图。 7:48-50 耶稣具有赦罪的权柄,请参照可2:9-10。 --《精读本圣经注释》
编辑:谢秀峰
第一核审员:谢秀峰
第二核审员:刘辉仁
第三核审员:黄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