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完圣经,记得转发出去!
★转发给朋友,一起读经进入丰盛!
朋友平安!让我们《陪你读圣经》一天一章 生命发光!今天来读马可福音第七章 常常有人说:耶稣是个讲话很直的人。其实这样的说法算对,也不算对。耶稣回应罪恶与悖逆的人,的确往往是一针见血,但是祂在教导的时候,却大多使用比喻的方式,需要我们反覆咀嚼一下喔。今天就让我们从一个相当著名的“案例”中,来研究一下耶稣的回应吧!一起来读马可福音第七章,请: 7:1有法利赛人和几个文士从耶路撒冷来,到耶稣那里聚集。 7:2他们曾看见他的门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没有洗的手,吃饭。( 7:3原来法利赛人和犹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遗传,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 7:4从市上来,若不洗浴也不吃饭;还有好些别的规矩,他们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等物。) 7:5法利赛人和文士问他说:“你的门徒为什么不照古人的遗传,用俗手吃饭呢?” 7:6耶稣说:“以赛亚指着你们假冒为善之人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如经上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 7:7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7:8你们是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 7:9又说:“你们诚然是废弃神的诫命,要守自己的遗传。 7:10摩西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 7:11你们倒说:『人若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献的意思), 7:12以后你们就不容他再奉养父母。 7:13这就是你们承接遗传,废了神的道。你们还做许多这样的事。” 7:14耶稣又叫众人来,对他们说:“你们都要听我的话,也要明白。 7:15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 7:17耶稣离开众人,进了屋子,门徒就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7:18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也是这样不明白吗?岂不晓得凡从外面进入的,不能污秽人, 7:19因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厕里( 这是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 7:20又说:“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能污秽人; 7:21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 7:22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 7:23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 7:24耶稣从那里起身,往泰尔、西顿的境内去,进了一家,不愿意人知道,却隐藏不住。 7:25当下,有一个妇人,她的小女儿被污鬼附着,听见耶稣的事,就来俯伏在他脚前。 7:26这妇人是希腊人,属叙利腓尼基族。她求耶稣赶出那鬼离开她的女儿。 7:27耶稣对她说:“让儿女们先吃饱,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7:28妇人回答说:“主啊,不错;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 7:29耶稣对她说:“因这句话,你回去吧;鬼已经离开你的女儿了。” 7:30她就回家去,见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经出去了。 7:31耶稣又离了泰尔的境界,经过西顿,就从低加坡里境内来到加利利 海。 7:32有人带着一个耳聋舌结的人来见耶稣,求他按手在他身上。 7:33耶稣领他离开众人,到一边去,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 7:34望天叹息,对他说:“以法大!”就是说:“开了吧!” 7:35他的耳朵就开了,舌结也解了,说话也清楚了。 7:36耶稣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但他越发嘱咐,他们越发传扬开了。 7:37众人分外希奇,说:“他所做的事都好,他连聋子也叫他们听见,哑巴也叫他们说话。” 许多朋友读到这章经文时都会倒抽一口气,耶稣怎么会说人家是狗呢?!其实从当时的文化来看,耶稣并不是在贬低那位妇人喔,祂只是用比喻的方式呈述了妇人是外邦人而不是犹太人的这个事实。 亲爱的朋友,按照神的心意,救恩本是先从犹太人开始,但后来因着怜悯,这份祝福也临到了外邦人。最重要的是,相信当我们像妇人那样以谦卑、感恩的心寻求耶稣的帮助时,祂就必怜恤我们,并且赐下丰盛的恩典!我们一起来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我感谢祢的救恩,使我们也能一同得福,成为蒙怜恤的儿女!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 马可福音第七章 7:1-23 法利赛人与文士对影响力波及全国的耶稣进行调查,与其说是调查,不如说是借机寻找诬陷的借口。因为当时犹太主义与耶稣之间的意见分歧日趋严重。他们一心寻找耶稣及其门徒的错误。耶稣丝毫没有回避他们的企图,反而以他们的提问为契机,大声宣告福音真理。本段经文的主要论点是,耶稣责备他们假冒为善。当时犹太教充满形式主义与仪文主义,一言蔽之,就是假冒为善或虚伪:①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假冒为善。他们虽然向神有热心,却没有按真知识见证神,结果就是不顺服神的道(罗10:2,3)。而且,他们大都盲目地顺从祖先的遗传。正如今日有人以为只要出入教会、读圣经、奉献钱财就是履行了宗教义务,其实更重要的是对神对人的真实的爱、谨守遵行公义、怜悯与信实(太23:23;路11:42);②这等人明知自己假冒为善,但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权利,或出于其他自私目的而积极利用宗教仪式或律法。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大都属于此类。最初法利赛人的善良动机是出于防止希腊世俗主义的影响,采取严格固守律法的态度。但随着时代的流逝,特别在犹太教与罗马当局建立密切关系之后,他们却遗忘了律法的实质,为此受到耶稣严厉的责备<太23:27,粉饰的坟墓>。 7:3 古人的遗传:?(太15:2)。 7:6-8 对法利赛人与文士提出的质问,耶稣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赛29:13),将神的诫命与人的遗传尖锐地对立起来。当时有人出于各种自私的原因更重视后者。但是戒律若脱离神诫命的核心,就很容易变成盲目追求权威的虚妄之物。今天很多人将信仰生活视作成为道德君子、修身养性的途径,他们完全不明白信仰的真谛。这是因为他们无视福音的核心“因信称义”。 7:10-13 耶稣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人的遗传怎样废弃神的诫命。各耳板:原是奉献给神的礼物,不可用于私人用途,但逐渐被自私地利用或歪曲。例如,一个不孝之子发誓“我的财产都作了各耳板”,但只将部分献给圣殿,其余的却作为自己的财产,并且拒绝供养父母。据说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即使后来这儿子悔改,想要供养父母,文士的律法也不允许。今日圣徒要留心,不要以“完全献给神”这冠冕堂皇的理由回避对家庭当尽的责任。决不能肤浅地理解“为基督连父母都要恨恶”(路14:26)的话语。耶稣告诫,人要先选择真理,才懂得恭敬父母的真正意义,不要盲目地作孝子却弃大事不顾<弗6:1-3,儒教的孝道与基督教关于孝的教训>。 7:14 你们都要听我的话,也要明白:为了将内在的洁净这一教训告诉众人,耶稣采用先知的说话方式。 7:15-16 对于深深痴迷于传统仪式的犹太人来说,这无异是革命性的宣言。与耶稣朝夕相处的门徒都未能把握这个教导的含义(18节),何况那些平民百姓呢!初期教会向外邦人的宣教过程中,这一段经文成为解决所发生的复杂问题的尺度(徒10:9-16;11:5-10;罗14:13以下;林前8:10)。 7:21 心:决定人行为的人格中心。比起外在的形式,耶稣更强调里面的实质(太5:28;12:34;15:8)。耶稣来,是为了成全律法(太5:17),但当时的犹太统治者却陷入了极度僵化的律法主义与形式主义。 7:24-30 与1-23节关于洁净仪式的争论密切相关。犹太人认为与外邦人交往是不洁的行为。耶稣却医治外邦女人,以此警告犹太主义者的假冒为善行为。经文中也隐含外邦人得救的信息(太15:21-28)。 7:27 两种含义:①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时期未到(让儿女们先吃饱),福音传播的对象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罗2:9,10)。真正向外邦人传福音,是在耶稣复活后由门徒完成的。虽然犹太人接受福音有优先权,但讽刺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将福音视为绊脚石(罗9:30-33);②考核人对信仰的热忱程度(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参看平行经文(太15:21-28)。 7:28 不错……吃:(太15:27)。 7:31-37 太15:29-31概括记录了耶稣医好许多病人,这段经文则记录了其中具代表性的医治。注意:①耳聋舌结象征着堕落之人的本性。不信基督的人对属灵事物迟钝,尽管身处绝境,也只关注身体健康与物质富足。相反,圣徒借耶稣领受了永恒、全备而丰盛的属灵产业,即使面临困境,也不至绝望;②耶稣是伟大的医生,能医治灵魂与肉体的所有疾病。i.他仅用一句话“以法大”,就彻底医治疾病(34节);ii.他为全人类的罪恶与惨状“叹息”(34节);iii.他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医治方法(33节);iv.只有与耶稣基督相遇,人才能得以医治(33节)。 7:36 嘱咐:参看太8:4注释。虽然耶稣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但他所行的神迹,还是伴着欢呼传开了。相反,当耶稣在罗马势力面前显得似乎无力时,他们的欢呼突变为嘲弄(太27:22,23)。这是表明人的期待与神的意念相背的最好例子。 —《精读本圣经注释》
编辑:谢秀峰
第一核审员:谢秀峰
第二核审员:刘辉仁
第三核审员:黄建武